柴静的《穹顶之下》是这两天备受争议的话题,带来的对于雾霾的讨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。
虽然又有很多网友开始歪楼走上道德绑架的必经之路,但对于他们进行价值判断依然毫无意义,因为今天换作柴火、柴油来拍纪录片,一样会受到攻击。
光靠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确实无法治理雾霾,但她至少做了些事,还能引起大范围的有深度的讨论。
所以个人而言,虽然不十分喜欢柴静这个人,但是我喜欢她做的这件事。
再说下去我也要歪楼了,就此打住!今天想推荐大家一门课程:
酷艾英语《雾霾锁京都》:http://study.163.com/course/courseLearn.htm?courseId=249009#/learn/video?lessonId=359050&courseId=249009
其中提到的和雾霾有关的英文,可以对知识进行扫盲:
首先,雾(fog)和霾(haze)是不同的,两者在相对湿度(relative humidity)和能见度(visibility)上有区别。
我们习惯用AQI(Air Quality Index)来表示空气质量指数,API(Air Pollution Index)表示空气污染指数。
我们常说的PM2.5,就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.5微米的颗粒物,PM2.5是可入肺颗粒物,所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PM2.5主要来自于:
机动车燃油(Burning of fuels in vehicle)
发电厂(Power plants)
各类工业生产(Various industrial processes)
雾霾产生的原因(the cause)有哪些呢,主要是:
1、 污染物排放量大 Large pollutant emission
2、 扩散条件不利 Disadvantage condition for dispersal
3、 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 Multiplying effect of regional pollution and local pollution
都说了同呼吸共命运,作为普通市民还不如少点抱怨,多点自我保护的意识,
比如在雾霾天戴口罩(wear the mask)出行,
尽量选择公共交通(public transportation),
或者环保的混合动力车(hybrid car),
多使用社会监督的权利(public supervision)……